杨振宇
深圳水务集团基建经理
深圳市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学术职称评委
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站计价标准技术顾问组专家
深圳市科技委科技项目评估决策咨询专家
深圳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全国排水科技专家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学术杂志编委
职称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
大学本科毕业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后相继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最终获经济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颜鹏飞教授
“当今如果你想要在某个学术科研领域找所谓突破的捷径,往往需要特别关注交叉边缘学科,就是要聚焦和发力于学科结合部。”
个人成绩
曾任住建部全国统一市政工程消耗量标准修编专家组成员,主持“珠江流域(深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市属重点工程多项,主持包括南水北调配套项目、省“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项目-福田污水处理厂等国家级及地方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分析论证、技术经济咨询多项。
在《给水排水》、《经济管理》等国家权威和核心期刊等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论文获世界3大科技文献之ISTP检索,以第1作者等编撰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技术教材1部、学术专著1部,主编及主要起草由中国计划出版社等出版全国和深圳工程计价标准共10多部,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及论文奖。
成功转型:突破往往发生在“交叉领域”
1995年,刚从深大毕业的杨振宇进入了深圳水务集团工作,后来他所从事的专业方向多数是工程技术经济相关领域,渐渐地,土木工程出身的他萌发了学习经济学的念头,这就是他进修经济学的驱动力之一。他意识到:“现今社会的发展更趋向注重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技术、又懂经济。”而土木与经济两个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汇合,事实证明赋予他更多寻求技术突破的机会,为自己人生的拓展打开了空间。
2015年,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河北石家庄水厂管网配套项目中,杨振宇被邀请作为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评审专家。2013年,杨振宇应邀参编了工程造价最高技术规范——全国统一《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这是继1999年版全国定额颁布施行16年后新修编订的现行建设工程国家标准,其中由他主要负责起草的是《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两部全新编制分册。他说:“人生也没几个16年,我必须得抓住这10多年才修撰一次的机会。”如今,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循环经济与生态环保,在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这两个新兴领域,恰好需要他这般游刃于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两个领域的复合型科技人员。
深造之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聊起读研攻博这条路,杨振宇说,出于对土木学院身边众多卓越教师的景仰,以及受到优秀杰出同窗的影响激励,他萌发了学术深造的愿望,而工作的机缘和特区建设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拉动则是这个愿望达成的重要契机。
人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由于工作繁忙,我做学问的时间主要是靠牺牲休息来实现的,聚精会神搞学术科研时往往睡眠较少,有时一天也就睡三四个小时,反而到了夜阑人静时,我的精力更为充沛,少了各种打扰,思若泉涌灵感迸发的情形往往发生在寂静的深夜。”相对而言,杨振宇认为自己的学术科研天赋并不突出,但勤勉则常常胜过别人,所以勤学不辍、不畏艰辛便是他向上攀登的绳索,包括在后来的学术科研道路上,发表论文,编撰著作,他也从未松懈过半分。在同济大学,杨振宇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要导师——顾钰民教授。“在他的启迪和指引下,我在认识论和学养有了狂飙突进的蜕变感,以前一些苦思冥想却始终不得其法的问题忽然豁然开朗了。学问浩如烟海,学海迷航需要灯塔指引,我认为顾老师教会我最有用的东西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学理探求的工具、利器,只有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原理开展逻辑分析、推理,才能抽丝剥茧、化繁为简,达至融会贯通、提升认知能力、最终形成真知灼见。”
谈到人生的瓶颈,杨振宇沉思了一会,最后给我们讲述了他治学科研时投稿屡次被拒的挫折经历。“人难免有时会怀疑自己,会心灰意冷,是不是设定的目标太高或者自己学术能力确实不够?”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可能苦苦追寻也达不成目标,但他相信“世间上没有哪一样学问,高深到完全超越人的理解力的,一时弄不明白,应该还是方法的问题。”由此,他坚定地认为,“反复被拒稿,其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初也有类似经历,这时或许应先跳出来,一方面让时间冲淡和缓和消极情绪的负面冲击,另外还须直面困扰,尤其要讲求策略、适时变通,比如提高论文本身附加的信息增量和提炼创新点,或者努力去识别期刊一贯形成的学术取向,对偏重数理分析或创新思想的风格类型,自己的文章要对应有所侧重尽量响应杂志的选用稿倾向,这样就可能让成功录用来得相对容易一些。”
人生智慧:不怕吃亏直面挑战
如何抵制人生众多诱惑呢?杨振宇引用了一个经济学术语——边际变量的概念:学问探寻带来的精神满足是边际递增的,而物质追求伴随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也就是说,当物质享受超过某一个饱和的极限拐点,人对物质满足的愉悦感会持续减退,相反,求知则始终是效用递增的。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学理假定,“人本性都是理性而自利的,你可以着力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动力和持久性都会比较足,慢慢当你发现这个领域令你愈发着迷,就很可能走上一条正确的轨道。通常,兴趣与天分是结合在一起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效率比较高,也更容易在这方面取得成绩。”
在杨振宇的人生教条中,不怕吃亏是工作与学习中很重要的品质。有些技术工作虽然不一定是他的分内事,但力所能及他时常也会去尝试,并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你一开始往往不会确切知道努力把一项任务完成好最终会带给你哪方面的收获,也许是对技术细节的精确把握、敬业精神,又或者特殊的从业经历会在关键的时候帮助你在竞争角逐中脱颖而出。”正是不计较、肯先付出而且业务追求止于至善,为他在深圳乃至全国工程造价领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而这带来的辐射效应也为他创造了更多技术发展机会,包括在市政管网及水处理工程、环境治理等延伸领域也拓展了个人学术影响力。
机会意味着挑战,杨振宇坦言面对重大挑战他也会有畏难心理,有过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思想挣扎过程,比如当接到工程计价国家标准的起草编制任务时,一开始也很疑虑彷徨,怕难以胜任,想过打退堂鼓,但最终他仍选择直面挑战。“一个你感兴趣的巨大挑战之所以让你无法拒绝,其魅力或许就是你无法预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意味着充满期待。就像我喜欢足球,因为它更像是纷繁复杂、宏大叙事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不到最后一刻无法知晓赛果。”
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杨振宇说,他也许会继续坚持走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赢取更高的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一种更被社会所需要而体现出来的价值。“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先要有所不为。”面对当下喧嚣浮躁的社会纷扰,心无旁骛地专注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做加法同时更要学会做减法,这或许是他对自己人生最优路径选择的一个简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