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Underground Polis Academy, UPA)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博士后40人,具体要求如下:
一、院所介绍
学院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UPA)于2018年经学院批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教授领衔,依托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组建。目前有固定科研人员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助理教授3人,专职研究人员10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6人组成访问教授/客座研究员团队。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4人,技术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0余人。
研究院秉持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原创性贡献的宗旨,致力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目标,立足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高效途径。聚焦解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就地下空间(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韧性提升、韧性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关键施工技术、城市地下结构致损机理与(自)修复技术、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岩土环境效应和城市地下空间动力学理论与灾害防控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将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和先进感知元件与传统的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综合规划、地下结构工程、建造工艺与工程管理、灾变预控、城市立体空间安全运维管理等深度融合,创立韧性城市建设现代工程学,创新城市全域多规合一规划理论与方法,研发建造机械化+装配化变革性智能技术,开拓“智能土木工程”、城市全域感知全寿命安全管理与运维智慧系统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与指南等。培养和造就一批特色鲜明和行业引领的科学家、现代工程与规划大师和城市安全管理大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及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与安全运维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课题,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40余项,参与了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咨询工作,成功主办/协办了2018年全国岩土工程师论坛、全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峰会暨2019第七届中国(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大会、2020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积极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科研交流与合作。欢迎优秀的你加盟,造就卓越的大家,为国土安全与人民幸福做出原创性贡献!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职称 |
计 划 人 数 |
在研项目 |
项目名称 |
级别 |
截止日期 |
隧道与地下工程 韧性基础理论 运筹学与数学建模 |
陈湘生 |
教授/院士 |
9 |
超大城市深层地下空间韧性基础理论 |
国家级 |
2025.12 |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控制理论与方法 |
国家级 |
2024.12 |
面向2035的未来韧性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
国家级 |
2021.12 |
岩土工程 隧道与地下工程 |
苏栋 |
教授 |
3 |
地下基础设施灾害作用和风险推理及决策支持研究 |
国家级 |
2022.06 |
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效应评估理论与韧性规划方法研究 |
国家级 |
2025.12 |
海域超软土地层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横向课题 |
2024.12 |
基础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材料 |
崔宏志 |
教授 |
9 |
特殊环境下储能混凝土性能演化机理及优化设计 |
国家级 |
2024.12 |
固废混凝土装配式建筑 |
国家级 |
2023.12 |
环境友好型混凝土 |
市级 |
2023.12 |
智慧交通 轨道交通 |
胡明伟 |
教授 |
2 |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智能一体化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
国家级 |
2021.10 |
隧道与地下工程 |
包小华 |
教授 |
3 |
隧道灾害快速检测评估技术及系统装备 |
国家级 |
2023.12 |
岩土地震工程 |
国家级 |
2023.12 |
十字门隧道专题研究 |
横向课题 |
2023.12 |
超大直径盾构智能掘进关键技术 运营隧道智能诊断与安全评估 |
付艳斌
|
副教授
|
2 |
高水压跃变地层输水隧洞泥水盾构工程灾变智能预控现代技术 |
横向课题 |
2024.12 |
既有盾构隧道注浆纠偏机理研究 |
国家级 |
环境岩土工程 |
姬凤玲 |
副教授 |
1 |
深圳地区高风险海相富水岩溶地层城区地下空间建设关键技术科研项目 |
横向课题 |
2022.04 |
岩土监测、机器学习 岩土监测 光电传感、岩土监测 |
洪成雨 |
副教授 |
3 |
复杂堆积体上高填方站场路基变形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 |
国家级 |
2024.12 |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性能可控的 TPFBG 土压力传感器的机理研究 |
国家级 |
2024.12 |
增材制造智能化传感器与岩土工程耦合性关键技术研究 |
市级 |
2024.12 |
结构抗震韧性与性能提升 |
管民生 |
助理教授 |
1-2 |
多种致灾因子下深层地下结构恢复模型及全寿命韧性设计方法 |
国家级 |
2025.12 |
环境岩土工程 固弃物资源化 |
孙晓辉 |
助理教授 |
2 |
盾构渣土高效资源化利用智能化装备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
横向课题 |
2021.12 |
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启动经费 |
深圳市级 |
2022.12 |
极端灾害(冲击、爆炸)下结构致损机理与修复技术
人工智能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
赵德博 |
助理教授 |
1 |
LRS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冲击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
国家级 |
2021.12 |
颗粒力学、应用力学 岩土工程、轨道交通工程 |
费建波 |
助理教授 |
2 |
基于μ(I)颗粒流本构关系的滑坡动力学模型 |
国家级 |
2023.12 |
超大异形异构地铁枢纽建造变形机理与智控关键技术研究 |
横向课题 |
2022.12 |
地下结构设计 |
韩凯航 |
助理教授
|
1 |
城市超大直径盾构交通隧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
横向课题 |
2021.12 |
三、应聘条件
(一)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人员、申请人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四)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五)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聘期待遇
学院(普通)博士后综合年薪33万元左右。
1、省市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发放每人每年18万元的生活补助,总额不超过36万元。
2、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3、符合深圳市人才计划的可以申请相应的住房补贴。
4、学校提供15万左右的综合年薪。
5、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符合学校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转为教师。
7、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8、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选择落户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9、若博士后人才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五、岗位职责
(一)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科研项目,独立进行相应课题的科学研究。
(二)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在站期间,应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或2篇科学院JCR2区文章,或1篇科学院JCR1区文章。考核要求及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学院博士后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六、应聘方式
(一)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二)初审合格者将被通知面试,面试请准备如下材料给专家组审核:
1.个人简历
2.学位证明复印件
3.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4.博士导师推荐信
七、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
联系人:邱老师,13823557097
E-mail:qiuxiangying@szu.edu.cn(邮件标题:姓名+应聘博士后)
八、申请截止时间:长期有效,招满为止。